推拉门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推拉门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渑池之会的时候为什么赵惠文王能够全身而退呢

发布时间:2021-01-06 11:14:23 阅读: 来源:推拉门厂家

渑池之会的时候,为什么赵惠文王能够全身而退呢?

嗨又和大家见面了,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战国的文章,希望你们喜欢。

在商鞅变法之前,秦国是一个比较朴实厚道的国家,特别在春秋时代,国家信用还是比较高的。自从商鞅变法之后,秦国走上一条纯实用主义的路线,到了张仪等纵横家登上历史舞台,外交更是无底线。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,就是秦昭王约定与楚怀王会晤,结果竟然把一国之君给扣留软禁了。然而,秦昭王在与赵惠文王会晤时,赵惠文王却最终全身而退,这是为什么呢?对此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?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。

第一,秦国有意与赵国结盟

其中最重要的因素,是与秦国的战略有关。先来说说渑池之会的历史背景。在渑池之会前,齐国由于遭到以燕国为首的五国联军讨伐,差一点亡国,从此被踢出诸强的第一阵营。而赵国则由于“胡服骑射”改革,国力突飞猛进,取代齐国,成为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军事强国。从公元前282年始,秦国连续三年发动对赵国的进攻。第一次攻取蔺、祁二城;第二次攻取离石;第三次攻取光狼城。这几次战役,秦军的伤亡情况不详,我估计伤亡还是比较大,因为此时的赵国正处于国力最强盛的时期。

到了公元前279年,秦国的战略突然发生重大变化。这是因为楚国形势出现巨变。楚顷襄王正派人出使各诸侯,游说各国联合起来,合纵攻秦。这无疑是秦国最担心的事。倘若楚国说服赵国加入攻秦行列,那么秦国就要面临巨大的压力。在这种情况下,对秦昭王来说,最好的办法,就是与赵国和解,集中力量打垮楚国。正是有这样的历史背景,才有秦赵的渑池之会。

第二,对于渑池之会,赵国是做了充分的评估与准备

鉴于秦国在外交上的下三烂手段,特别是扣押楚怀王一事,令赵惠文王在是否参加渑池之会一事上犹豫不决。这时,廉颇与蔺相如的态度非常重要。两人都一致认为,应该要前去参加会议。为什么呢?首先,赵国是一个军事强国,尽管比秦国要略逊一点,但也是秦国的头号对手。这次会晤,是秦国主动要求和解,结合时局判断,应该是有诚意的。其次,为了吸取楚怀王被扣押的经验教训,机智勇敢的蔺相如跟随赵王前往,而廉颇则陈兵于国境线上,严阵以待。只要会议出现变局,赵军可以第一时间前往救援。第三,赵国有扩张的需求。此时赵国实力强劲,领土扩张的渴望十分强烈。与秦国罢兵和解,秦与赵可以各自扩张,这是双赢的选择。

应该说,廉颇与蔺相如的主张是正确的。在渑池之会上,秦王有意让赵王难堪,但是蔺相如挺身而出,反而让赵王处处占上风,让秦王下不了台。同时,廉颇陈兵于边境线上,秦国也不敢用对付楚怀王的方法来对付赵惠文王。渑池之会,让秦、赵两大军事大国暂时抛弃前嫌。在此后几年时间里,两国相安无事,也都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对外扩张,进一步确立了军事强国的优势地位。从结果来看,这是一次双赢的会议。

第三,渑池之会后,秦、赵两国的扩张

我们来看看秦赵两国在渑池之会后的军事扩张,会对这次会议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。先说说秦国。秦国在与赵国和解后(公元前279年),立即以白起为将,大举入侵楚国,攻陷鄢、郢、邓、西陵等地,楚国军民死亡数十万,政府被迫迁都。公元前276年,秦攻魏,取二城。公元前275年,秦攻魏,围大梁,击破韩国援兵,斩首四万,魏国割地求和。公元前274年,秦伐魏,斩首四万,取四城。公元前273年,秦伐魏,会战于华阳,斩首十五万。再来看看赵国。公元前276年,廉颇攻魏,取幾邑;公元前275年,廉颇攻魏,取防陵、安阳;公元前274年,赵将燕周伐齐,取昌城、高唐;公元前273年,东胡叛赵,攻略代地,赵破东胡;公元前271年,蔺相如伐齐,攻至平邑。

由此可见,在渑池之会后,秦国与赵国均大举对外扩张。秦国进攻的方向主要是楚国与魏国;而赵国进攻的方向,主要是魏国与齐国。直到公元前270年,也就是渑池之会后十年,秦、赵两国反目成仇。秦国派胡阳伐赵,进围阏与城。赵国名将赵奢率兵救援,大破秦军于阏与,打破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。对此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?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,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哦,小编每天都会有新的内容更新,大家的评论、分享、关注都会是小编写作的动力。

NK细胞可以治疗食道癌吗

北京治子宫衰老较好的医院

中国干细胞公司哪家最好